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医院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 与 中 医

2020-08-18 16:36:00 ()

     

                                       新晃中医医院—吴谋军

我们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之说,从那时流传至今的医家经典则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最为著名。随着历史的推演和后人的不懈努力,中华医学得以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惠及古今万民。

我于1980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务农一年,于1982年跟随家父学习中医,即跟师学徒,从此与中医结缘。至今已是38年。

首先是三年学徒,要在药房捡中药、认中药、学中药炮制,当时波州镇医院有两名老中医(一位是我父亲),所以每逢赶集中药房是最忙的,四个人捡药都忙不赢,从早上8点差不多一直要忙到下午4点多钟,一天下来,应该相当于走了十几里路,所以我每逢赶集都要在中药房帮忙捡药,平时跟随家父应诊、出诊。出诊时父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背个草药箱跟着,时不时向父亲讨教,由于我们这里是山区,草药很丰富(家父是跟草药师学徒),但父亲都认识,感觉父亲很厉害,心中暗下决心要努力学好中医。出诊路上要采好多草药回医院,如:鱼腥草、半边莲、九里光、蛇倒刺、大血藤、小血藤等,背回家的草药大家一起洗净、切好,嗮干后就可用了,真正体现了中医的简、便、验、廉。

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白化解》《频湖脉学歌诀》《药性赋》等等,这些要求倒背如流。还有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学》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不懈努力,自学考试,我1993年拿到大专文凭,2004年拿到本科文凭。

三年学徒期满,要经过理论考试和临床考核,合格了,就可以独立门诊了(那时候没有执医证哦)。记得我开出的第一个麻黄汤是一位中年妇女,患者因感冒后出现恶寒重发热轻,身痛无汗,咳嗽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与麻黄汤1剂。方子开出后,当晚失眠了,为什么呢?因为麻黄汤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初出茅庐,辩证是否准确,剂量是否得当,患者服药后如出汗过多虚脱怎么办?第二天患者来报,服药后,汗出而病解。在以后的38年行医过程中,麻黄广泛用于水肿、哮喘、痹病、阴疽、痰核等疾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1993年受卫生主管部门器重我调入鱼市卫生院当院长,当时医院没有设备,靠的是老三件,医院只有西药、没有中药,当地条件落后,交通不便,山区群众缺医少药,我便拿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在老父亲那里借的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像乡村郎中一样,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山区群众看病送药,充分发挥中草药的优势,每逢赶集还请老父亲来医院坐诊,通过不断努力,卫生院有了中药房,中药柜,有中药、草药。在鱼市卫生院8年,我让鱼市镇及周边贵州的老百姓都享受到中医的服务,让他们信中医,用中医。

2000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入新晃县中医医院,由于诊疗病人较多,感觉自己知识明显不够用,压力增大,倒逼自己加强学习,所以买了一些名医验案如《蒲辅周医案》《上海老中医医经验选编》《中国名医验案类案编》《施今墨临床经验集》《颜德馨医案医话集》《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等,同时向本院的老中医请教学习,自己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广安门医院进修中医肿瘤回来后,对中医治疗肿瘤有了全新的认识,带领中医医院中青年骨干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主导研发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治疗的“麒麟镇痛散”临床疗效显著,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现广泛用于中晚期癌性的疼痛,风湿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关于中医西医,我认为各有所长,不能偏颇。举个例说明:杨某,男,60岁,因胸闷,胸痛彻背,心慌气短而入住某医院,诊断冠心病, 给于装支架2根,胸闷,胸痛好转,但心慌气短,特别活动后加重没有改善,来我处求治,四诊合参,考虑为气阴两虚之胸痹病,给于益气养阴之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现患者生活起居正常。

新医改启动几年,虽利好中医药发展。但具体来讲,中医药该如何发力,参与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值得思考。长期以来,中医药服务主要限于医疗领域,同样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治未病,在我国现有卫生体系中一直欠缺。何谓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西方经验告诉我们,基于已病的卫生体系,即便富如美国,也支持不了日益增长的天文数字般的医疗开支。医保基金都不够用。事实上,运用和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也就是中医养生,不仅个人可以节省医疗成本,国家更可以大幅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还可以正确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治本之法。在疾病预防方面,西方医学讲卫生,却是从外部防御,比如绝对无菌、消毒;中医讲养生,比较重视发挥人体的能动作用。中医的养生之道,自古有之,只是未能从童年开始,临老养生,为时已晚。未来卫生事业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此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三个方针之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贯彻这一方针,中医药治未病可大显身手。因此,治未病应该成为新医改很重要的一个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