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十年间推进迅速

时间:2012-08-13 00:00:00 点击:

  十年间,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推进迅速,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的安全网。目前,我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扩大到13亿人,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从2000年的15%左右提高到95%。

  一张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在中国大地上铺开。这一涉及13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实践中凝聚成共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以药补医机制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破除,各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群。这十年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09年至2011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医疗救助资金37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约254亿元。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近日公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民生至上

  编织惠民之网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武阳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室,记者看到,群众只需刷一刷医保卡,就能自助完成各项免费体检,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8%。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不仅仅是新津县。我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并延伸至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构架。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中国传染病疫情总体稳定,慢性病防治不断加强,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民健康指标继续改善。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在“十一五”期间提高了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11年的12.1‰。

  全民医保

  逐步成为现实

  家住四川省什邡市双盛镇青龙村的村民万金岚,3年前患上了胰腺炎,医疗费用将近1万元,新农合为她报销了7500余元。“新农合真是给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位农村妇女激动地说。

  万金岚是千千万万在医改中获益的群众中的一员。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52亿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2.21亿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人。

  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

  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都提高到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障范围由住院延伸到门诊,98%的统筹地区建立了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