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血遇到“凝集”莫慌张

时间:2017-12-16 09:17:00 点击: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刚工作时最怕夜班配血,尤其是未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的单位,遇到“凝集”往往会六神无主,“输还是不输?”输吧,风险大,判断错误引起输血反应后果不堪设想;不输吧,患者的血红蛋白已到危急值,生命垂危。如何化解两难境地?经历多年夜班煎熬的我总结了一些交叉配血“凝集”常见原因与解决方案,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缗钱状红细胞

一些患者体内存在异常蛋白,使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发生变化,减少了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使红细胞容易聚集。在盐水法配血过程中,遇到主侧的红细胞像古代铜钱一串一串时,莫以为是凝集反应而惊慌失措,这时可以先查询一下患者检验结果,确认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巨球蛋白血症,抑或是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其他一些异常蛋白,如果证实了这些,大可放心发血,不会引起溶血反应。缗钱状红细胞的形成与凝集反应在显微镜下呈不同表现,前者往往呈串珠样,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情况越加严重,而凝集反应红细胞往往呈簇状,不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冷凝集反应

前段时间我在配血时遇到一名患者主侧盐水法和凝聚胺介质法均出现凝集的情况,更换一袋血重新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依然如此。我当时首先怀疑该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于是进行了抗体筛查试验,但结果却为阴性。经验告诉我,一名无输血史的患者并且不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情况下发生了凝集反应,很有可能是个冷凝集反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同时进行双份交叉配血,一份将试管放置37°水浴箱中孵育半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另一份放置4°冰箱半分钟后观察,果然前者凝集消失了,然而后者的凝集现象加重了。显然,这个“凝集反应”并非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的结合。于是,我和临床进行了沟通,希望护士能给患者保温缓慢输注,注意观察。后经回访,患者输注红细胞后未出现任何输血反应,情况良好。轻度的冷凝集反应在输血时注意血袋充分恢复室温,并且给患者输注时注意保暖并减慢速度,一般无多大的影响,但严重的冷凝集反应必须在37°水浴中进行操作,否则会造成血型的误判,影响交叉配血。

三、药物干扰

有时候,某些药物分子会粘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类似“凝集”反应。这些情况常出现于重症监护患者大量使用药物后,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而主侧不发生凝集。这种情况首先更换供血袋来排除供血员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排除供血员因素后,可以将患者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减少红细胞表面药物分子的干扰,通过几次洗涤后,如果是药物的影响,“凝集反应”会消失。

四、不规则抗体

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交叉配血出现主侧凝集,往往凝聚胺介质法比盐水法更常见,首先应该想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这可以通过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人红细胞抗原谱)进行鉴定,然后筛选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员进行配型。

五、自身抗体

比较复杂的情况就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数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与所有正常红细胞反应,以至于不可能找到相合的血液。此外,自身抗体可能掩盖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红细胞同种抗体。遇到这种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告知医生根据输血利/害比例进行权衡。溶贫患者一般不建议输血,如情况特殊,必须输血的,可以参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指南》进行操作。

作者:黄亚平、杨赫
相关文章